UpdateTime:2022/11/9 13:36:55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CAO機場代碼:ZSSS;IATA機場代碼:SHA),簡稱“虹橋機場”,位于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僅13千米,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建成于1907年。虹橋機場自1996年以來屢獲中國民航業組織的“旅客話民航”活動、旅客吞吐量800萬人次以上機場組第一名; 上海虹橋機場旅客吞吐量 3796.02萬人(2014年) 貨郵吞吐量 43.20萬噸(2014年)。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開始啟動為時三年的T1航站樓改造工程,與現代化的T2航站樓相互輝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樞紐的硬件設施和服務品質。上海虹橋機場有2條跑道(18L/36R 11,154英尺 3,400米 瀝青 ;18R/36L 10,824英尺 3,300米 混凝土)
歷史沿革
-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始建于1907年,它的前身是建于1921年3月的民國虹橋機場,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軍隊占領。
-
解放后,重建虹橋機場,此后一直作為軍用機場,直到1963年,被國務院批準再次成為民用機場,并于1963年底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該工程于1964年正式交付使用。
-
1984年3月,上海虹橋機場候機樓工程再度擴建,同年9月30日擴建工程完工。擴建后的候機樓,使用面積比過去擴大了一倍。1988年,上海民航進行重大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機場和航空公司分營,上海虹橋機場從同年6月25日起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1988年12月,上海虹橋機場候機樓第三次擴建,于1991年12月26日完工。
硬件設施
-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擴建前占地面積26.4平方千米,擁有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條。其中跑道長3400米、寬57.6米(4E級),停機坪達51萬平方米。有停機位66個,其中有13個登機橋位,48個遠機位,2個專機位,2個貨機位,可滿足各類飛機的起降要求。
-
機場1號航站樓(T1)由A、B兩座候機樓緊密相連,面積達8.2萬平方米(A樓5萬平方米,B樓3.2萬平方米)。共有15個候機大廳,18個貴賓室和15條行李傳輸系統。每日平均起落航班達540架左右,高峰小時起落飛機達85架次,年運送旅客量超過1488.92萬人次,已開通了到達91個國內國際城市的航班。
-
虹橋機場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和飛機起降量30萬架次設計建設,主要包括新建1座36.26萬平方米的2號航站樓(T2),1條長3300米、寬60米的平行跑道和3條平行滑行道,以及站坪、貨運站、業務用房、能源中心、市政道路等相關配套設施。
-
2010年3月16日零時起,除春秋航空公司及往返日本、韓國的國際包機航班仍在1號航站樓(T1)運營外,其余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全部遷至2號航站樓(T2)運營。
航空公司分布
經中國民航局同意,虹橋機場擴建工程(新航站樓)于2010年3月16號正式投入營運。老航站樓命名為1號航站樓,即T1,新航站樓命名為2號航站樓,即T2。
T1航站樓分布如下
-
春秋航空公司 9C
-
全日空航空公司 NH
-
日本航空公司 JL
-
韓亞航空公司OZ
-
大韓航空公司KE
-
長榮航空公司 BR
-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國際航班) MU
-
上海航空公司(國際航班) FM
T2航空公司分布
-
航空公司 二字代碼
-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 MU
-
上海航空公司 FM
-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
-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CZ
-
廈門航空公司MF
-
深圳航空公司ZH
-
山東航空公司SC
-
海南航空公司HU
-
天津航空公司GS
-
四川航空公司3U
-
吉祥航空公司 HO
-
中國聯合航空公司KN
航點
航空公司
|
航點
|
值機區
|
中國東方航空(MU)(樞紐機場)
(天合聯盟)
|
香港、臺北-松山、東京-羽田、首爾-金浦
|
T1-B
|
上海航空(FM)(樞紐機場)
(天合聯盟)
|
香港、澳門、臺北-松山、東京-羽田、首爾-金浦
|
T1-B
|
春秋航空(9C)(樞紐機場)
|
常德、長沙、成都、重慶、廣州、貴陽、呼和浩特、懷化、揭陽、昆明、蘭州、綿陽(僅運營抵達航班)、南寧(僅運營出發航班)、黔江、青島、泉州、三亞、深圳、石家莊、天津(僅運營出發航班)、烏魯木齊、西安、廈門、湛江(僅運營抵達航班)、珠海、遵義
|
T1-B
|
中國國際航空(CA)(星空聯盟)
|
臺北-松山
|
T1-B
|
港龍航空(KA)(寰宇一家)
|
香港
|
T1-B
|
香港航空(HX)
|
香港
|
T1-B
|
澳門航空(NX)
|
澳門
|
T1-B
|
中華航空(CI)(天合聯盟)
|
臺北-松山
|
T1-B
|
長榮航空(BR)(星空聯盟)
|
臺北-松山
|
T1-B
|
復興航空(GE)
|
臺北-松山
|
T1-B
|
日本航空(JL)(寰宇一家)
|
東京-羽田
|
T1-B
|
全日本空輸(NH)(星空聯盟)
|
東京-羽田
|
T1-B
|
大韓航空(KE)(天合聯盟)
|
首爾-金浦
|
T1-B
|
韓亞航空(OZ)(星空聯盟)
|
首爾-金浦
|
T1-B
|
中國東方航空(MU)(樞紐機場)
(天合聯盟)
|
北京、安慶、安順、長沙、成都、重慶、大理、大慶、迪慶、恩施、贛州、廣州、貴陽、呼和浩特、淮安、揭陽、九江、喀什、昆明、蘭州、柳州、洛陽、南昌、南寧、青島、深圳、石家莊、太原、騰沖、天津、銅仁(2015年1月11日開辦)、威海、溫州、烏海、烏魯木齊、武漢、武夷山、西安、錫林浩特、廈門、襄陽、鹽城、煙臺、鄭州、珠海
|
T2-B、C、D
|
上海航空(FM)(樞紐機場)
(天合聯盟)(國內)
|
北京、衡陽、長沙、成都、重慶、丹東、福州、阜陽、廣州、桂林、貴陽、哈爾濱、???、海拉爾、和田、連云港、呼和浩特、黃山、濟南、濟寧、雞西、佳木斯、揭陽、井岡山、昆明、蘭州、麗江、臨沂、南昌、南寧、齊齊哈爾、青島、深圳、沈陽、石家莊、太原、天津、溫州、烏魯木齊、武漢、西安、西雙版納、廈門、徐州、煙臺、宜昌、銀川、鄭州
|
T2-B、C、D
|
吉祥航空(HO)(樞紐機場)
|
北京、畢節、長沙、長治、成都、池州、重慶、廣州、貴陽、昆明、麗江(僅運營出發航班)、連城、南寧、三亞、深圳、太原、溫州、烏魯木齊、西安、廈門、鄭州 、珠海
|
T2-E、F
|
中國國際航空(CA)(星空聯盟)
|
北京、成都、重慶、廣州、天津
|
T2-A
|
中國聯合航空(KN)
|
北京-南苑、石家莊
|
T2-B
|
中國南方航空(CZ)(天合聯盟)
|
北京、長沙、鄂爾多斯、廣州、桂林、貴陽、揭陽、南寧、南陽、深圳、烏魯木齊、煙臺、延吉、伊寧、鄭州
|
T2-D
|
海南航空(HU)
|
北京、阿克蘇、太原、烏魯木齊
|
T2-A
|
河北航空(NS)
|
石家莊
|
T2-A
|
山東航空(SC)
|
濟南、青島、煙臺
|
T2-A
|
深圳航空(ZH)(星空聯盟)
|
景德鎮、深圳
|
T2-A
|
天津航空(GS)
|
天津
|
T2-A
|
西藏航空(TV)
|
成都、重慶、拉薩
|
T2-A
|
廈門航空(MF)(天合聯盟)
|
福州、泉州、廈門
|
T2-A
|
祥鵬航空(8L)
|
昆明、宜春
|
T2-A
|
擴建工程
T1航站樓
-
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橋機場將于今年底啟動T1航站樓改造工程。通過3年改造,這座有近百年通航歷史的機場將有“脫胎換骨”的變化,并與現代化的T2航站樓相互輝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樞紐的硬件設施和服務品質。
-
據悉,虹橋機場T1航站樓改造,是東片區綜合改造的核心工程和率先啟動項目。在A樓改造完成后再改造B樓,全部改造工程計劃用時3年。與T1改造同步,將在T1航站樓東側新建地下二層的交通中心,并同步實施東片區綜合改造的6條地面道路的新建改建,以及其他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項目。改造期間將會給旅客出行順暢帶來較長一個時期的影響。
-
虹橋機場T1航站樓,及其所在的東片區,已顯露出功能上的欠缺和與周邊區域發展規劃上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航站樓流程和設施布局不適應旅客和航空公司發展需求,且設施老舊。東片區與現代航空服務業集聚的區域發展定位不匹配。東片區市政基礎設施老化且長期超負荷運轉。T1航站樓改造將折除T1航站樓A、B樓部分建筑,新建、改造航站樓及安裝配套設施設備;改造登機橋固定端、活動端和服務車道,以及樓前機坪翻新和改造機坪照明、消防設施;延長出發層車道邊長度,提高出發層車道邊的容納能力。
-
在T1航站樓東側將建設交通中心項目,改造樓前進場道路和樓前地面道路,新建地面、地下換乘大廳和通道,新建地下一、二層車庫。
-
東片區綜合改造市政配套還將優化路網結構,完善現狀基礎設施,主要是新建迎賓五路、出租車地下通道、人行地下通道,改建迎賓一路、東航路、空港一路、空港三路、空港八路、出租車蓄車場,形成進出T1航站樓的快速道路系統,方便旅客進出機場。
-
改造后,以虹橋T1航站樓為重心的整個東片區的風格重塑,面貌提升。虹橋T1航站樓將實現與高架的對接。交通將實現與地鐵、公交、出租等交通樞紐的進一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選擇地面交通方式。嶄新的出發廳,室內空間高度抬高,將提升旅客空間舒適感。
-
T1的功能定位仍然是國際航班備降和為兩國(日本、韓國包機)三地(港澳臺)航班及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運行提供保障。T1改造后,總體上不增加年旅客吞吐量設計能力。通過改造,設施設備的保障能力應該可以超過1000萬旅客吞吐量,為今后發展實際上還是會留有一定的潛力。
-
此次改造,不涉及T1航站樓的功能定位調整。改造后的虹橋T1航站樓將實現與高架的對接,進出航站樓將更為順暢;實現與地鐵、公交、出租等交通樞紐的進一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選擇地面交通方式。同時,航站樓還將擁有嶄新的出發廳,機場方面會增加旅客休息區域、餐飲、商業等服務設施。
-
上海機場集團表示,這項工程將耗時3年,規模前所未有,難度比新建一座航站樓還大。
-
T2航站樓
-
根據上海航空樞紐這一國家戰略,上海兩個機場作為一個整體來構建上海
-
航空樞紐,以浦東機場為主構建“國際門戶樞紐機場”,以虹橋機場為輔構建“國內樞紐機場”。在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中,始終遵循“節能、環保、綠色、人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
1、樞紐布局節地增效。根據兩場分工和定位,2005年虹橋機場總體規劃修編將1993年規劃的1700米間距的遠距離跑道改為國內首個365米間距的近距離跑道,在原機場發展控制用地中釋放出約7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為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設計建設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航站樓內生產辦公用房采用了集中式的布置,減少用地近1平方公里;航站樓主樓內80個辦票柜臺采用前列式布局,旅客使用面積控制在25萬平方米內,有效控制建設規模;在國內機場首次將燈光站和消防站合建,減小占地約15畝;其它交通功能設施也統籌規劃,大大節省了用地。
-
2、綠色機場節能環保。在“節地”的同時,上海機場建設指揮部提出“節能、節水、節材”的科技創新理念,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打造“綠色機場”。2號航站樓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等10項節能技術,將“耗能大戶”變為“節能大戶”;采用雨水回收利用技術,將雜用水和優質雜排水回收處理后用于衛生掃除、綠化澆灑用水等,將“用水大戶”變成“節水大戶”;還有采用水蓄冷罐和冷水直供,既節電又省運行成本;建筑物外墻采用清水混凝土屋面的設計,節約了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
-
3、空地換乘高效便捷。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與交通中心一體化設計,交通中心內設置了虹橋和浦東機場辦票柜臺各兩組,為旅客提供了浦東機場國際航班遠程值機的城市航站樓功能和軌、路、空的便捷換乘。
-
4、乘機流程方便順暢。2號航站樓設有80個值機柜臺、47條安檢通道,大大節省旅客排隊時間。針對國內航站樓運行特點,確定了主樓辦票柜臺前列式的排列方案,使航站樓主樓凈深僅為108米,旅客從安檢口到最遠登機口步行距離不到300米,最大限度減少了旅客步行距離。2號航站樓設有45座登機橋,是1號航站樓的3倍,近機位比例超過70%,其中8個機位可以同時???種機型組合的混合式橋位,大大提高了飛機靠橋率、使用效率和靈活性。
-
5、服務設施人性化。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新舉措,如推出電瓶車6輛,為旅客提供代步服務;推出嬰兒車20輛,免費供帶小孩旅客使用;推出母嬰室35間,為帶嬰兒的母親提供方便;出發層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在候機區域還配備了12個有線上網區,為旅客提供溫馨舒適的候機服務。2號航站樓為殘障旅客設置了48間衛生間、16臺升降電梯、4個問訊柜臺等無障礙設施,凡是旅客乘機主流程中有落差的通道處均設置了無障礙坡道。
-
運營準備
-
目前,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的投入運營準備已經全部就緒。各類設施、設備、系統已經完成最終調試進入運行狀態,機場和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已經完成培訓全部就位,針對系統可能出現的故障和突發情況已經制定了完善的應急預案并組織了反復的演練。今年1月底以來,2號航站樓已先后組織了4次不等規模的模擬運行,通過演練發現問題、及時整改。3月6日剛剛順利完成了滿負荷運行狀態下的大規模模擬運行演練,共有4000名模擬旅客參加了演練,從各項演練結果顯示,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各項系統運行穩定,設備設施運行正常,服務流程便捷順暢,將以良好的運行狀態迎接3月16日的順利開航。
-
為確保轉場安全有序,機場方面已就轉場過程中旅客及行李的到港離場方式、航班上旅客的提前告知、航空器拖曳安排、保障和突發情況處置預案的對接、現場統一指揮、極端情況下轉場中止的處理等問題與航空公司作了仔細的溝通和確認。
-
公務機基地
-
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由上海機場集團投資興建,于2008年12月5日開工,2010年1月28日通過竣工驗收,3月17日通過民航行業驗收。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擁有1座3100平方米的公務機候機樓,1座4500平方米、可停放4至5架中型公務機的機庫,1座近2000平方米的附樓,以及3個專用的公務機上下客停機位,能夠滿足年起降6000架次公務機的地面保障,未來將逐步利用機庫和附樓開展公務機的維修維護業務。根據上海機場集團和霍克太平洋公司達成的合作協議,雙方合資組建上?;艨颂窖蠊珓蘸娇盏孛娣沼邢薰?,以整體租賃方式負責運營和管理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
-
建設
-
虹橋機場東西飛行區的地下深處,先后有三條隧道在掘進穿越。地鐵2號線和10號線先后穿越東飛行區運營中的停機坪、滑行道和東跑道,隨后穿越建設中的西跑道和新建停機坪,最后穿越新建的西航站樓到達虹橋地鐵東站。由于機場飛行區跑道對震動、沉降等都有著特殊要求,地下如此大面積掘進、多線路并進的不停航施工,在國內乃至世界機場建設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
事故